行業(yè)信息
近年來,武漢民航在國際通達能力方面大幅提升。市交委民航辦近日發(fā)布的《武漢民航市場發(fā)展報告》顯示:2012年開通首條至巴黎的洲際航線后,武漢空中對外大通道不斷拓展,至2016年末,武漢民航開通了國際及地區(qū)航點45個、開行國際及地區(qū)航線58條(含不定期航線),已形成直達歐、美及大洋洲,覆蓋東南亞、港澳臺的國際及地區(qū)航線網絡,武漢作為中部門戶機場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顯現(xiàn),國際化水平不斷提升。
密集開通國際航線
武漢成中部首個直飛四大洲城市
2011年,武漢僅有7條國際、地區(qū)航線,且沒有開通洲際航線。此后,武漢開始密集開通國際航線,特別是跨大洲的國際大線,加開力度之大、速度之快前所未有。
2012年4月,武漢-巴黎AF139航班騰空翱翔。這標志著我國中部首條洲際定期直達航線正式開通,武漢成為中國內陸直通歐洲的“中轉港”。同時,武漢也是法航在中西部地區(qū)開通的唯一航點。
2013年4月、2014年12月,武漢-舊金山經停、直達航線相繼開通,實現(xiàn)了光谷、硅谷之間的“雙谷聯(lián)動”,架起了中國中部地區(qū)通往北美地區(qū)的“空中走廊”。隨后,南航在武漢又開通了直飛莫斯科航線。
2015年9月,捷星航空開通武漢-澳大利亞黃金海岸的直飛航線,完成武漢直通四大洲的航線布局,也是中部地區(qū)首個可直飛四大洲的城市。同年12月,南航開通武漢-羅馬航線,加快在歐洲南部的航線布局。
去年,武漢又相繼開通至阿聯(lián)酋迪拜,馬來西亞沙巴、吉隆坡、檳城,越南大叻、河內,印尼民丹島,印度孟買、德里等多條國際客貨運航線和埃及阿斯旺、開羅等旅游包機航線。
今年,武漢將再開通多條國際及地區(qū)航線。東航已于今年1月末開通武漢-悉尼航線。從武漢出發(fā),只要11個小時即可抵達澳大利亞最大城市。今年4月,武漢至俄羅斯圣彼得堡航線也已開通。此外,今年還新開通了至菲律賓城市宿務、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的航線。
國際及地區(qū)旅客增幅
連續(xù)6年居全國前列
“國際航線的加密開行不只方便武漢市民出行,同時也吸引大量鄰近省份旅客來漢乘機。”天河機場數(shù)據(jù)顯示,2016年從武漢出發(fā)的國際及地區(qū)旅客中,約有四成旅客來自省內其他城市及臨近省份,豐富的國際航線網絡配合便捷的高鐵連接,吸引不少來自湖南、河南、江西、江蘇、福建的旅客來武漢中轉,其更大意義在于將武漢打造成我國中部赴歐美的集散地。
坐飛機免費送往返武漢的二等座高鐵票,也進一步拓展了天河機場的輻射功能。近年來,南航、東航等基地航空公司、天河機場與鐵路合作推出“空鐵通”聯(lián)程產品,在省內外9個城市合作設立異地候機樓,開通當?shù)貋硗旌訖C場的直通車,并引入專業(yè)運輸公司運營機場與高鐵站的“空鐵快線”,吸引了大量周邊旅客來漢乘機出境。
通過多種運輸方式的協(xié)作運營,空鐵聯(lián)運成效明顯,列入統(tǒng)計的綜合交通運輸量已經從2013年231.3萬人次上升至2016年的346.8萬人次,其中“空鐵通”增幅最為明顯。在漢各航空公司大力開發(fā)省外市場,提升中轉效能,僅南航在漢運營航空中轉客運量達到15萬人次,其中空鐵通產品從數(shù)千人增長到3萬人。2016年底城鐵、地鐵相繼開通后,機場巴士總體客流同比下降,但空鐵快線仍保持每月2萬人次。
受此利好影響,武漢天河機場國際及地區(qū)業(yè)務繼續(xù)保持高速增長態(tài)勢,2016全年旅客吞吐量達230.3萬人次,同比增長32.3%,連續(xù)6年增幅達30%以上,繼續(xù)保持中部第一,增幅連續(xù)6年居全國前列。
國際通達能力提升
來漢外籍人員、企業(yè)驟增
2015年5月1日起,武漢天河國際機場口岸正式實施“外國人72小時過境免簽”政策,武漢成為中部六省中首個獲批實施該政策的城市。來自俄羅斯、美國、英國、法國、德國等51個國家的外國旅客,持有72小時內確定日期、座位前往第三國(地區(qū))聯(lián)程機票,在武漢行政區(qū)域內停留72小時將不用申請簽證,極大方便了國外旅客來漢中轉。
數(shù)據(jù)顯示,2016年武漢天河機場出入境人員251.7萬人次(含出入境旅客及機組人員,下同),較上年增長33.37%,再創(chuàng)歷史新高。每周直航國際航班由2015年200余架次增至360余架次,出入境人員總量在中部位列第一,在內陸空港中排在前列。2016年從武漢空港口岸出入境外籍人員同比增長了50.63%。
入境外籍人員(國籍)排名前五位的分別是:韓國、日本、美國、俄羅斯、新加坡。日本首次進入前五名,增幅達到247%,美國增幅達40%。在漢停留及居住的境外人員(含外籍及港澳臺人員)較上年增長18%,排名前五位國家分別為:日本、美國、韓國、加拿大、法國。
“毫無疑問,國際航線的開通可以帶動經貿、旅游等方面的發(fā)展。”武漢市交委民航辦相關負責人舉例稱,2012年武漢-巴黎航線開通后,進駐武漢的法資企業(yè)年增長約20%,而在漢簽證去往法國的商務、旅游旅客年增幅達到了50%左右。
國際通達能力的大幅增強也讓武漢國際化水平不斷提升。至2016年底,共有法、美、韓、英等4個國家在漢設立總領事館,境外駐漢代表機構達19家。國際友好城市及友好交流城市達到100個,在漢世界500強企業(yè)達240家。
貨郵吞吐量大幅增長
今年全力打造全資質口岸
天河機場全貨運通航城市共計15個,其中國內通航城市6個、國際通航城市9個。2016年,武漢天河機場貨郵吞吐量大幅增長,增長幅度達到兩位數(shù)。其中國際及地區(qū)貨郵吞吐量突破2萬噸,較上年同比增幅達到68.2%,增幅居全國前列。
據(jù)介紹,今年武漢天河機場航空物流將從平臺打造、貨機引進、園區(qū)建設、區(qū)港聯(lián)動等方面推進樞紐港建設。
擬打造全資質口岸。目前天河機場已獲批進境植物種苗、冰鮮水產品、活體食用水生動物、藥品口岸,正在建設的水果進境口岸將在6月向國家質檢總局申請驗收,進境肉類口岸的資質申請工作也已開始??诎顿Y質的獲取將為武漢的消費者帶來更新鮮、更多樣的世界食材。
貨機引進。為更好地服務于本地企業(yè),支持本省外貿持續(xù)向好發(fā)展,湖北機場集團積極與航空公司、大型物流集成商溝通,力爭下半年開通歐美干線全貨機航班。
園區(qū)建設。湖北機場集團今年將在天河機場開工建設武漢航空郵件處理中心,該中心作為中國郵政航空的全國輔助中心,將提升武漢城市競爭力,對促進武漢經濟轉型方面具有重要意義。即將投用的C3國際貨庫,將大幅提高國際貨物的處理能力,通過先進的信息化管理系統(tǒng),年處理能力將是目前的5倍。同期,開展建設的還有貨運區(qū)綜合服務大樓、活體水生動物暫養(yǎng)池及正在規(guī)劃中的冷鏈物流園區(qū)。這些基礎建設將大大提升武漢天河機場的整體物流吞吐能力。根據(jù)“十三五”規(guī)劃,到2020年武漢天河機場的年吞吐能力將達50萬噸。
區(qū)港聯(lián)動。湖北機場集團正在充分研究,擬將武漢機場的口岸通道功能與自貿區(qū)有機地結合,補齊機場不在自貿區(qū)內、自貿區(qū)內無航空口岸的短板,以充分地利用自貿區(qū)政策,服務于湖北地區(qū)的外向型企業(yè)。
欲率先建成中部門戶樞紐
武漢民航將迎來更大考驗
市交委民航辦相關負責人認為,雖然近年武漢民航發(fā)展勢頭良好,但中部其他城市也發(fā)展迅猛,均取得了較好成績。從數(shù)據(jù)可看出:長沙、武漢、鄭州2016年機場旅客吞吐量在同一個月內突破2000萬人次,三地均在2016-2017年實現(xiàn)新建設施投用,中部競爭愈加激烈,武漢在中部地區(qū)率先建成門戶樞紐的目標面臨較大挑戰(zhàn)。
據(jù)介紹,2016年長沙連續(xù)開通至洛杉磯、悉尼、墨爾本直達洲際航線,國際客運量增幅達29.3%,機場至高鐵站磁懸浮列車試運行,第二跑道于今年3月投入使用,并計劃新建T3航站樓及第三跑道。鄭州貨運量排名全國第7,2016年初在中部首個實現(xiàn)雙航站樓雙跑道運營,時刻容量同步提升,客運量增幅達20%,較武漢僅差8000人次,國際地區(qū)客貨運航線達47條(含不定期),今年擬開通澳大利亞等洲際航線。
“武漢要在中部地區(qū)率先建成門戶樞紐,需要省市相關單位、天河機場以及各民航單位共同努力和相互支持。”民航人士認為,就武漢而言,作為國家明確的重要樞紐機場,伴隨著機場三期全面投入使用及服務流程的不斷優(yōu)化,武漢民航的保障及服務能力將全面提升,在漢民航企業(yè)的發(fā)展環(huán)境得到明顯改善,將迎來越來越多的航空企業(yè)入駐武漢,為社會民眾及經濟發(fā)展提供有力的運輸保障。
同時,從人口規(guī)模和經濟體量來看,武漢在中部排名第一,在中西部主要城市中排名第三,且武漢機場為遠距雙跑道,增長空間較大。此外,武漢具有明顯的區(qū)位優(yōu)勢。綜合各方面因素,武漢民航在中部地區(qū)更具有發(fā)展?jié)摿Α?/font>
據(jù)悉“十三五”期間,武漢將加快拓展國際大通道,國際定期直飛航線力爭直達五大洲。
天河機場躋身全國大型繁忙機場行列
跑道、塔臺、航站樓等配套設施不斷完善
近年來,武漢民航發(fā)展取得了可喜成績。截至2016年末,武漢天河機場共完成旅客吞吐量2077.1萬人次,同比增長9.7%,其中國際地區(qū)230.3萬人次,同比增長32.3%;貨郵吞吐量17.5萬噸,同比增長13.3%;起降架次17.57萬架次,同比增長6.8%,其中國際地區(qū)2.2萬架次,同比增長27.9%。
吞吐量突破2000萬人次
躋身全國大型繁忙機場
截至2016年末,天河機場客運通航城市共計111個,其中國內通航城市66個、國際及地區(qū)通航城市45個。天河機場單日最高旅客吞吐量達6.91萬人次,單日最高起降架次達548架。
2009年天河機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萬人次,之后歷經4年時間突破1500萬人次。近年增速明顯加快,到2016年12月17日,天河機場僅用3年時間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萬人次大關,躋身全國大型繁忙機場行列。至2016年末,旅客吞吐量達到2077.1萬人次,同比增長9.7%。較2011年增長66.67%,全國排名第14位。
上天入地
天河機場引入多種交通方式
2016年12月1日,武漢—孝感城際鐵路投入運營,天河機場站正式啟用,首次實現(xiàn)航空與鐵路的直接對接。市民下了城鐵前往航站樓更加方便。作為天河機場交通中心的一部分,從A口出站,步行200多米可到T3航站樓;B口出站至地面層可到機場交通中心換乘大巴、公交;從C、D兩口出站,穿過一條10米的連廊就可到達天河機場地鐵站。
2016年12月28日,地鐵機場線正式投入運營。城鐵、地鐵開入天河機場,使武漢真正步入了空鐵聯(lián)運時代。
2017年1月鐵路調圖,旅客從漢口火車站、武漢火車站均可直達機場。武漢成為全國第二個城鐵、地鐵直通機場的城市,“上天入地、連通九州、通達全球”的立體交通在天河機場正式匯聚。
天河機場三期
主體工程分批投用
2016年,武漢天河機場三期加快建設,機場第二跑道于8月投入使用,成為中國大陸地區(qū)第14個擁有多跑道系統(tǒng)的大型運輸機場。同月,新空管塔臺也投入使用,總建筑高度114.95米,為亞洲第二高,國內第一高,僅次于132米的泰國曼谷素萬那普國際機場航空塔臺。
作為全國最便捷、最安全、最人性化、最智能化的航站樓之一,T3航站樓于去年12月28日建設竣工。內設有值機島6個、值機柜臺120個。同時,T3航站樓還安裝了垂直電梯60部、自動扶梯72部、自動人行步道79部,每兩個自動人行步道最大間隔控制在180米以內。始發(fā)行李處理能力可達每小時1.1萬件,為T2行李系統(tǒng)處理能力的4倍。從4層值機辦理行李托運,到地下一層完成行李分揀,最長處理時間約為10分鐘,一般只要7分鐘左右。
武漢民航與社會經濟發(fā)展
良性互動
民航運輸業(yè)在國民經濟中一直承擔著重要的角色。近幾年來,武漢民航運輸業(yè)發(fā)展迅速,與國民經濟指標GDP增長趨于一致。中國民航科研院研究報告等顯示,武漢機場平均每百萬旅客吞吐量對地區(qū)經濟貢獻達11.1億元,帶動就業(yè)5550人,高于亞太地區(qū)平均水平(10.68億,3726人)。2016年,武漢機場旅客吞吐量與城市GDP增幅比為1.24,低于全國千萬級機場的平均水平1.38,顯示武漢民航增長仍有較大空間。